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國文化與中國美學的傳承
- 作 者:葉朗
- 出版日期:2016-10-26
- 出 版 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ISBN:978-7-5190-2285-3
- 價 格:35元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25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囊括了作者近年關于文化、美學、藝術和人文教育的思考。作者認為,一個有著高遠的精神追求的人,必然相信世界上有一種神圣的價值存在。他們追求人生的這種神圣價值并且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分享這種神圣性。正是這種信念和追求,使他們生發出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生發出對宇宙人生無限的愛。從這一視角,全書著重探討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傳統和當代復興、中國美學的傳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分析和思考了中國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強調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葉朗,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曾同時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三個系的系主任,后擔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90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主要著作:《美在意象》(《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小說美學》《意象照亮人生》《胸中之竹》《欲罷不能》《燕南園海棠依舊》,以及《中國歷代美學文庫》(總主編)、《中國文化讀本》(合著)、《文章選讀》(選編)。
目 錄
前言
中華文明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建設文化強國要注重精神的層面
——在中國美術學院的講演
從四個層面談中華美學精神
中國傳統美學的巨型思想庫
——《中國歷代美學文庫》前言與后記
關于加強中國傳統藝術研究的建議
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基礎性工程
人文學科新的創造與“接著講”
中國美學在21世紀如何“接著講”
美在意象
——美學基本原理提要
“意象世界”與現象學
當代學者的歷史責任和精神追求
詩重“聲情”
——關于詩詞格律問題的一封信
宋詞:最心靈化的藝術
關于加大昆曲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
屬于我們的《牡丹亭》
書法形式美直接訴諸人的靈魂
對我國藝術當代發展的兩點思考
——看潘公凱畫展《彌散與生成》
靈魂渴望向高處飛升
不是自己的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沒有真藝術
中國美學對當代設計開拓新的空間的啟示
引領全社會重視藝術教育
使大學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造成一種新的風氣
——我為什么編一本《文章選讀》
“美學散步”沙龍的文化氛圍
豐子愷灌溉了幾代青少年的心靈世界
后 記
這個論文集選進我近幾年寫的關于文化、美學、藝術和人文教育一共二十七篇文章。分為四輯:
?
第一輯兩篇文章,談中華文明的精神傳統和當代復興。《中華文明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一文指出,“和”的哲學和開放、包容的精神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建設文化強國要注重精神的層面》是一個講演,談了我對建設文化強國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這幾年我在不同的場合曾反復談過,很多報刊都發表過我這方面的文章。
?
第二輯九篇文章,談中國美學的傳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從四個層面談中華美學精神》是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美術館的講演,從美的本體、社會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境界這四個層面談“中華美學精神”的內涵。《中國美學在21 世紀如何“接著講”》是我在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上的講演,指出中國美學在21 世紀的理論創造,關鍵是要在美學理論的核心區域提出一個比較穩定的理論核心,“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就是這樣一種嘗試。《美在意象》一文是我的《美在意象》一書(黑白插圖本書名《美學原理》)的提要,也是我對“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的基本概念和命題的一個概括的論述,比較集中地體現了我在美學理論核心區域的一些原創性的思想。《“意象世界”與現象學》一文試圖說明,“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不僅植根于中國文化和中國美學,而且和西方現當代美學特別和現象學也有溝通之處。
?
第三輯十篇文章,是對于中國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的若干分析和思考。《詩重“聲情”》一文,論述了中國美學關于詩歌的美學本性的一個重要觀點。在中國現當代的文學理論界和詩歌界,這個觀點被很多人忽視了。《宋詞:最心靈化的藝術》是《中國文化讀本》第二版(2016 年)中補寫的一節。《中國文化讀本》是我和朱良志教授合寫的一本書(2008年),當時由于時間匆忙,書中只介紹了唐詩,沒有介紹宋詞。這次出第二版,由我執筆補寫了宋詞。介紹宋詞的文章和著作很多,這篇文章和過去諸多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我們采用了中國美學的視角。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畫是一個永恒的靈的空間,是自我最深心靈的反映,是藝術家人格性情、生命情調、心靈姿式、心靈節奏的直接的表現,是世界上最心靈化的藝術。我們感到,宋詞也許最能體現宗先生說的中國藝術的這種特色,宋詞是宋代文人人格性情、生命情調、心靈姿式、心靈節奏的直接的表現,可以說是一種最心靈化的藝術。《關于加大昆曲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是2003 年11 月我參加全國政協組織的昆曲藝術考察團,赴全國各地昆曲院團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寫的一個建議。這個建議最核心的思想是提出確立由國家扶持昆曲事業的方針,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昆曲藝術的純正的經典品位。
?
這一輯的文章在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評論中,提出了一個思想,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也必然會產生當代的大師、當代的經典。發現當代的文化大師、藝術大師和當代的文化經典、藝術經典,把它們照亮,乃是21 世紀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課題。第四輯六篇文章,談人文教育和美育。這些文章都強調,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靈魂,是引導受教育者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這些文章也都強調,要提倡大學生重視學習文化經典、藝術經典。經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經典的地位不可動搖。
?
由于收進這個文集的論文是不同時期分別發表的,所以這些文章不可避免有一些重復的地方。在收進這個文集時,我對重復的地方做了刪除,但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有些重復不能完全刪盡,這點要請讀者諒解。這些文章有時會有重復,還有一個原因。我這幾年寫的文章,以及在一些研討會的發言,無論涉及什么領域,都有一個共同的著眼點,就是我們的美育、人文教育和整個學校教育,我們的當代文化和當代藝術,都要引導青少年和廣大群眾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我的很多文章和發言都會談到這一點。我舉辦的學術活動也是如此。例如這幾年我在北京大學燕南園56 號“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舉辦的“美學散步”文化沙龍,不論討論什么題目,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營造一種精神氛圍,引發參加沙龍的朋友們去追求一種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有情趣的人生,去追求美的神圣性。這是“美學散步”文化沙龍的靈魂。我想,這也是我這本論文集的靈魂。所以,我就用“更高的精神追求”這幾個字,作為這本論文集的書名。
-
-
更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葉朗簡介:一個有高遠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價值的存在。他們追求人生的這種價值并在靈魂深處分享這種神圣性。本書由此探討中華文明的精神傳統和當代復興...
-
-
文化的流向——發...
作者:向勇簡介:本書作者力圖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一種階段性的學術總結,提出了“發展文化產業學”的理論范式。這里收錄的文章既是對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進人...
-
-
意象生成——戲劇...
作者:顧春芳簡介:本書主要研究戲劇和電影的意象生成,所選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獨立又內在統一,是對中國美學在當代藝術學研究中的現實意義的自覺和推進。
-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故事卷編纂工作會議...
2019/06/26 -
智能時代的數字化轉型 新聞出版融合發展之...
2019/06/12 -
關于謹防詐騙的嚴正聲明
2019/06/05 -
李心峰:我們這代學人的“馬克思情結”
2019/06/10